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教育篇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教育篇. Show all posts

Saturday, October 6, 2007

也谈陪读妈妈

“陪读妈妈”本来指的是一些伟大的母亲,她们为了照顾在外地读书的孩子而背井离乡,跟孩子一起住在孩子求学的地方。这些妈妈为了孩子的教育离开家中的安乐窝,无怨无悔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独自摸索,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无比的压力,令人敬佩。而在新加坡,有些人却打着“陪读妈妈”的招牌浑水摸鱼,为自己打着如意算盘,更为甚者,干下令人不齿的勾当,才使得这个崇高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这里,我们姑且撇开从外地来新加坡的“陪读妈妈”不谈,来说一说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“陪读”妈妈。

每逢接近考试,特别是年终考试,就有许多妈妈请年假在家里督促孩子温习功课,准备迎考。请看以下这一幕:放学了,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路途中,妈妈亲自去接孩子,开车的开车,不开车的则搭德士。回到家里,端上补汤,服侍孩子吃午餐。在孩子吃饭的当儿,妈妈已经把衣服都挂在了冲凉房里,孩子一吃饱,分秒必争,即刻冲凉更衣,当孩子带着湿漉漉的头发出来时,妈妈已把书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,只等孩子坐下,就可进行题海大战了。不要说我夸大其词,这样的情景不知道发生在多少户家庭里,看看你自己,看看你周边的人,你的邻居、你的朋友。

你不要笑,我觉得这些妈妈是伟大的。至少她们还亲自陪伴孩子,督导孩子,比起那些把教导孩子的责任扔给补习老师的母亲好多了。

有这么一个母亲,孩子读小学六年级,家里请了三个补习老师,分别补华文、数学和科学三科。这还不包括在补习中心的课程,华文和英文的作文班,还有数学和科学,什么名堂我倒记不起来了,只记得她的孩子说过科学一次就上三小时。这孩子的时间表每天都排得满满的,有时是一边吃饭一边听老师讲课的。月尾时,这母亲拿着三张一千元的钞票(当然还有一些零头)说:三位老师,一人一张。说得大言不惭,甚至带着几分得意。曾几何时,这位母亲也这么说过:“我辞去教师的工作就是为了孩子!”

新加坡的妈妈是伟大的,为了孩子什么都能做。不过,我倒想提醒这些考试才“现身”的陪读妈妈,每天都抽些时间陪伴孩子,你们的孩子会觉得很幸福的,考试时会表现得更好。

Sunday, July 8, 2007

培养孩子读书的一点见解
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其实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,教导每个孩子的方法都应该不一样,也不可能一样。家中第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不等于也能成功培养第二个孩子,这其中还要靠点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

常听人说要给孩子进行胎教。有很多研究显示经常让胎儿听音乐,孩子出生后对音乐会比较敏感,能与音乐产生共鸣。同样地,常跟胎儿说话、讲故事,孩子出生后听别人说话时会比较专注。但孩子出生后不继续让孩子听音乐、跟孩子说话、给孩子阅读故事,那么就等于前功尽弃。

一般上,孩子出生后,父母就变得较少读书给孩子听,特别是在最初的一年里。一来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,爱哭闹,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耗费父母大量的精力,二来一般的父母都觉得这时的孩子什么也不懂,对着孩子读书就像是对牛弹琴。其实,孩子自呱呱坠地起,我们就应尽可能对孩子多说话,不管是哪种语言,都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,甚至应该对孩子读书,特别是诗歌和童谣。诗歌和童谣有着强烈的音律,不但优美动听,而且能琅琅上口,对读者和听着都是一种享受。孩子可能对你的朗诵毫无反应,但不要因此低估了它的好处。等到孩子三、四个月大,孩子会对人微笑,就可以向孩子展示一些单一物品的图片,有鲜艳色彩的更佳,同时告诉孩子物品的名称。要引起孩子的注意,动作和说话的语气都要夸张些,且要注意教孩子的时机,最好在孩子醒来,吃饱喝足后,这时的孩子心情舒畅,对什么都感兴趣。最重要的一点是持之以恒,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绝对不是学习的好方法。

另外一点,要把书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。在孩子八个月大到一岁多的这段时间,特别爱丢东西,甚至撕纸张,因此我们应买一些硬本书,不要因为孩子总是把书扔了一地,就把书藏起来,或是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。我们不知道孩子会在什么时候忽然对书大感兴趣,当你在某一天,看到孩子翻着书本,指着图画咿咿呀呀时,你就会知道老要给孩子收拾书本,这功夫并没有白费。

教导孩子读书一定要生动有趣,在最初阶段最好是结合实物,例如看到书上鞋子的图画,就可以把孩子的鞋子拿来作对比;看到书中苹果的图案,就带孩子到冰箱里找一个苹果,让孩子摸一摸、闻一闻,甚至和孩子一起尝苹果;当看到跳的画面时,你可以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跳,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,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。

有些孩子对熟悉的书爱不释手,翻了一遍又一遍,读了一回又一回,可说是百读不厌,但对新书却一点都不感兴趣。你不用太着急,更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没好奇心,你可以自己在一旁翻阅,然后故意发出赞叹声,读过后随意地把它放在一边,有些孩子就会忍不住拿来看,有些则要经过多次的“引诱”,才会“上当”。

当发现孩子不自觉地拿起书来读时,就可以找一些有图画、句子简单的故事书来读给孩子听,讲故事时要有声有色,动作、表情、声音都要适当地夸张,而且多发问,自问自答也是教导的一种方式,当中还可以加插儿歌,让孩子跟着一起唱。

每个家长都应有自己的一套教孩子读书的方法,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,成长环境不一样,适合孩子的教导方法就不一样了。另外,要不断地尝试,不要气馁。

Saturday, June 30, 2007

一代不如一代

真是一代不如一代,现在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,有时甚至觉得他们有点呆,但我心里很明白,他们不是生来就是呆头呆脑,而是因为没有机会,没有环境学习,才会这样。

我们先从家庭环境说起吧。很多孩子双亲都在工作,孩子不是由祖父母带,就是寄放在托儿所。有些祖父母读书不多,守着旧式的教养方式,要不就是宠着孙儿,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甚至甘为其奴,让孩子为所欲为;要不就是认为孩子就这样放着也能长大,总之给孩子吃饱两餐,喜欢去玩就去玩,想看电视就看电视,只要不烦着大人就好了。好不容易到了晚上,爸爸妈妈下班了,可都已经累得很,哪还有心思教导孩子,只希望孩子快快入睡,好让自己也能休息。就这样,孩子白白错过了学习的大好时机。有研究显示,五岁之前的幼儿学习能力最强,特别是在语言方面。我们再来看看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吧,孩子这么多,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,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那里的阿姨都恨不得能多长一双手,哪能有空坐下来陪孩子读读书,传授知识给孩子。更有一点,在托儿所里长大的孩子,由于长期以来的需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,以致不爱(或者应该说是不会)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。

学校环境,我们就先说说幼稚园的教育。现在的幼稚园都强调寓教于乐,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概念,可是幼稚园必须花费大笔资金,购买资料器材,因此真正做到的幼稚园并没几家,而且这些幼稚园的学费都十分昂贵,$800-$1500一个月,有多少户家庭能负担得起。

上了小学,情况也不乐观。现在都提倡少教多学,课文内容编得越来越简单,孩子只需读,不用写。可是,教育者忘了小孩子的天性—贪玩,不教等于不用学,不用写就等于不用看,更不用认、不用记。考试免了,老师为了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,对家长总是好话说尽,甚至以孩子还小来掩盖所存在着的问题。许多家长还因此沾沾自喜,孩子读书没压力了,万岁!本来打算让孩子上的额外课程变得没必要,因为那些知识学了也没能派上用场(没机会考试!)。

当然,也不要过于悲观,班上还是有几个较为聪颖机灵的小家伙,这些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亲自在家带孩子,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。

我不否定每个孩子的天资都是不一样的,但我还是坚持跟孩子从小的教养有关系。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就喜欢读书,阅读这习惯是要培养的。

至于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我们下一章再谈。